2020,大龄网友的迷惑之年
刺猬乐队在歌词里写“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他们没想到的是,在现实世界里,情况恰恰相反——“一代人正年轻,但总有人不愿老去”:
2002年,知网收录了关于“银发浪潮”的第一篇文章《“银发经济”蕴商机》。作者这样写道:“我们要把老年人当成时代变革的推动者。”
实际上,事情远没有预想的顺利。如果说,老一辈的文娱消费潜力让“银发经济”看起来大有可为,那么接下来要展开的故事的B面,却呈现出另外一番模样。
第一位黄月女士,她既是“和‘靳东’两情相悦,扬言要抛家弃子”的已婚妇女,也是深陷抖音“假靳东事件”的受害人。这是一个关于吸粉的拙劣骗局:她口中的“靳东”,不过是抖音上一个用了软件换脸的博主,只有一个固定的照片和姿势,声音画面内容也从不同步,但在视频里的“靳东”却一直亲热地叫着“姐姐,弟弟想你”“来东弟家做客”……而如此明显的造假行为,却让黄女士坚信不疑。
黄月为什么会深信视频中的假“靳东”呢?
△黄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情绪十分激动
第二位丽霞姐,有着苗条的身姿和出众的气质,加入旗袍协会以后奖杯一直拿到她手软。那场“世界旗袍歌舞大赛”在一家剧院举行,舞台上劣质的“海洋动态幕布”和丽霞身上那件2000多元的高定旗袍形成鲜明反差。比赛结束,丽霞拿到了“最佳个人魅力奖”。参赛者人人有份,都是不同头衔的“最佳”。这场比赛,人均花费近万元。而这还不算最奢华的节目,等着她们的还有“全球旗袍春晚”“世界旗袍联盟”“全球名媛”“世界旗袍礼仪皇后”一系列“造梦”活动。
显然,老年群体普遍脆弱滞后的消费能力,并不足以支撑起他们声势浩大的文娱消费潜力。一边是乏善可陈的生活,一边是垂手可得的消遣,我们不难想象出他们跃跃欲试的下半生:与其在不值一提的日常生活里继续枯燥,不如排着队拿着上网冲浪的号码牌。
互联网最秀的用户
都是哪些大龄网友在冲浪?
《艾媒咨询|2020H1中国老年人群画像及消费模式调查分析报告》指出,当前中国60后群体跨入老年人行列,并且呈现高收入、社交化、时尚化、智能化等新特点和新需求,而精神消费成为新增长点。预计2016-2020年社交娱乐、养生理疗和照料看护消费需求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速分别将达到22%、19%和16%。
可以看出,一部分老年人在冲浪心态和手机使用上不存在问题,因此互联网也并没有抛弃这群大龄用户,所以才会有了现在的中老年流量三大杀器——男董卿女靳东,啥新闻都爱起哄,尤其喜欢拼团购。
作为有经验的年轻人,我们很容易就辨别出,短视频平台里的快闪营销号其内容制作成本非常低下,但是对于老年原住民来说,那些刻意编排剪辑的明星红毯、机场视频,再借着英雄、慈善、公益、抵制日货等口号,配上一段煽动性的文案“中国真正的大明星你愿意为她点赞吗?”“请点赞把爱心传递出去”,很难不沦为无良高仿号的截流对象。
而那些看似高大上的线下文娱比赛,更是迎合了中老年人的“暮色美梦”。如今,全国的各类旗袍协会多达上千家,如果在民政部“国家社会组织管理局”的官网上查询,这些旗袍组织却无一登记在案。一般创始人会以“民间的公益组织”为由来宣传机构,但大部分的协会都以“社会组织”为名,行“商业活动”之实,通过在各种比赛中巧立名目来收取高额费用。
尽管俗话说姜是老的辣,但在灰色产业里,韭菜一律还是老的好。
这一边,在“假靳东”“假董卿”视频下,“大龄粉丝们”仍然努力地回复着。即使语句不通甚至错字连篇,但评论区永远有人在情真意切地期盼着。而另一边,最有“价值”的高端会员们则跟着“顶级导师”线上学外语、谈乐理、聊心境,努力实现晚年的“人上人梦”。
文化红利迟到的一代
网络数字鸿沟还要悬置多久?
对每个人都敞开的互联网,并没有讨到所有人的欢心。其强包容性的背后隐藏着相对排斥性,在个体化思潮的影响下,Z世代推崇去中心化以及解构一切,无论是他们看似温和地“吐槽”父母的常用语气,还是模仿妇女拍照姿势、调侃妇女跳广场舞和抱怨微信家族群群名,以及对中老年表情包的另类运用,都一定程度上地折射出中老年用户变成了年轻一代为彰显群体性文化优越感所借助的对象。
由于年龄、遭遇所造成的偏差,中老年人作为弱势方长期缺少网络话语权,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却要比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等使用成本,结果不一定能收获正相关的认知深度和愉快的用户体验。
《2020年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全国总报告》发现,受访老年人群,特别是高龄人群,对网络安全感评价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这意味着老年人群有特别的感受和需求,弱势人群如何跨越信息社会下的数字鸿沟,一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显而易见,“银发经济”的风口不仅吹起了产业浪潮,也使得这片蓝海有了一些褶皱和波澜。幸运的是,我们开始意识到,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它的客体却不止是朝阳人群,同时应该更多地关照、考虑夕阳受众。这些乱象开始倒逼人们去反思如何让风口真正沉降下来,落实细化到个体身上。
提升中老年用户在网络世界中的待遇,首先要培养他们积极的触网意识,为其营造便捷的联网方式和友好的网络空间;其次也要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满足中老年群体的社交需求,提高其文娱消费质量,建立数字化养老生活服务系统;但最关键的还是需要加强亲属的网络引导和陪伴。
以黄月为代表的中老年用户,通过“假靳东”事件让更多人关注到了互联网“走得不那么快”的一面。由于话题受到大众热议,相关短视频平台已经有所行动,不少假冒账号已经销声匿迹。而微信之前也有开发过一个叫做“腾讯家庭守护”的小程序,用户绑定家人账号以后,可以看到家人今天的冲浪时长,还可以进行消费管理,防止家人被骗。
但对于在现实中找不到盼头的大龄网友们来说,危机依然没有完全解除。半个月前,国庆出游期间,无锡火车站的一张照片意外刷屏网络。照片中,一块提示牌上写着“无健康码由此进入,专为老人机、无微信、不会操作的旅客提供服务”,相关微博在发布后迅速收获了10万+的点赞。原来,10月1日不止是国庆节,还是“国际老人节”。
诚然,对于网络世界里中老年用户的片面、刻板认知,并不利于老龄化趋势下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黄月”“丽霞”“爷爷”的故事,也不会是个例。应该强调的是,能击碎那些虚拟幻影的力量,唯有来自于他们老年生活里获得的真切的关怀与尊重。
留言话题互动
你对大龄网友的文化消费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
主题搜索